top of page

2019高雄影像學術論壇系列報導二「考掘」

張蒼松的考掘攝影源流的要件


「頤圃」的前身是工匠房,林獻堂改建後搬進這裡。林獻堂與親友、詩人合影

攝影林草

年代:1905-1910 年

本次的講座主軸放在玻璃乾版底片的考掘,為何以乾版作為採集與論述的主軸,主要是稀有與保存不易。

透過林草拍攝的霧峰林家的面向,照片中呈現有僱傭、長工等,在張蒼松訪問後裔林光輝後發現,林獻堂與林草的待人修為,所有的家中成員都可入鏡,十分平易近人。


霧峰林家「頂厝」·林階堂

林草

年代:1905-1910 年


景薰樓北側,早年有個一望無際的人工湖,據霧峰林家二十一世後裔林光輝描述,這裡曾是操練水兵的地方,光復後整個填土種甘蔗。西側,是林獻堂之父林文欽於1893年考中舉人後豎立的旗桿,見證林家世代武將濟濟,從此由武轉型為文。

林草

年代:1905-1910 年

從這些照片中可發現當時林家變化的樣貌,原本操練水兵的人工湖的樣態


嘉義「中央噴水池」及郵便局

張清言

年代:1920 年代中期

透過張清言的作品,看到當時的嘉義中央噴水池的樣貌,進而考究當時的歷史脈絡


游泳池

張清言

年代:1920 年代中期 也因為乾版比老照片更為年代久遠,更可成為信史的要素


新錦雲南管戲系列—武旦(青衣)-江妹

張朝目

年代:約1932 年

現存張朝目拍攝的玻璃版底片共計八十餘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拍攝「新錦雲南管劇」演員,此批影像分別於寫真館內、舞台上下完成攝影,整體影像呈現的調性甚為一致,更是臺灣攝影史演進至30年代仍屬罕見紀錄民間藝師的「系列攝影」。此批影像為臺灣早期戲劇發展留下珍貴完整的紀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祈安清醮。北極壇

張朝目

年代:約1936 年


透過這些攝影師後代所存留下的乾版與遺留的文件與文物考掘,在時間軸上,呈現媒材與創作的演化關係,交互呈現攝影與時代變遷的向度,這些實體物件包括「手稿 . 畫稿 . 札記 . 證書 . 樂譜 . 藏書 . 繪 葉書 . 修整刀 . 手工上色顏料 . 印相機 . 照片印樣」等等,文物煥發出的歷史感,幫襯觀者及攝影作品之間建置橫向介面,展開與攝影家其人其作的縱向對話,從而與廣大民眾的生活產生記憶與感情的連結。

16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