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一影像

【TIDFx1IMAGEART】馬躍・比吼|專訪

已更新:2021年4月29日

【TIDFx一影像】


在學生時代馬躍・比吼就開始以紀錄片為創作的媒材,拍攝了三部紀錄片,當時在設備器材都很不好的情況下,「我們的名字叫春日」拍攝了住在都會區的阿美族人,為了不想再當別人的傭兵,決定用「花蓮玉里春日隊」的名義參與當時漢人端午節的龍舟比賽,期待為自己家鄉爭一口氣。


此外還拍攝三鶯大橋下的三鶯部落,面對部落的困境,每年都面臨政府的強拆迫遷,馬躍・比吼以影片、照片做成MV「天堂小孩」,為部落的人們發聲。


另一部「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則拍攝了在花蓮港口部落的94歲阿公Lekal Makor,面對自己是一半阿美族人的血統,馬躍・比吼透過拍攝Lekal Makor看到了純粹Pangcah(阿美族)的生活,以及對Pangcah文化的珍視和堅持。


「我們的名字叫春日」


住在都會區的阿美族人,每年都熱烈地參與漢人端午節的龍舟比賽,而且還年年得獎,但一直以來都是別人的傭兵。1995年的端午節,一群來自花蓮縣玉里春日的阿美族人,決定用「花蓮玉里春日隊」的名義出賽,為自己家鄉爭一口氣。


「天堂小孩」


三鶯大橋下的部落,每年都面臨政府的強拆迫遷,但是部落右岸的砂石場卻越建越大,左岸的垃圾山也越堆越高;多年下來,連部落的小孩自己也會蓋房子,只是不知這樣的家家酒,還要玩到什麼時候?


「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


花蓮港口部落(Makotaay)高齡94歲的阿公Lekal Makor,仍然過著純粹Pangcah(阿美族)的生活,雖然現代文明和法令對他的生活有很大的限制,他卻依舊上山打獵、看海、編藤。對Pangcah文化的珍視和堅持,讓他成為Pangcah文化的巨人。

「關於導演」


1969年出生,馬躍‧比吼(Mayaw Biho),爸爸是外省老兵,媽媽是阿美族人,老家住在花蓮縣玉里鎮織羅部落。 他曾拍攝多部關於臺灣原住民文化、歷史與生活的紀錄片;他的作品曾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金穗獎等獎項,並曾多次入選或獲邀參加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南方影展、瑪格麗特·米德電影節等影展。


►2021 TIDF 4.30-5.09,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41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