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邱國峻結合攝影及刺繡文化 突破攝影框架 顛覆台灣信仰迷思

文/鄧博仁  

邱國峻《眾生聯盟》系列作品。

崑山科大副教授同時也是台灣攝影藝術家邱國峻,從2011年起以《神遊之境》(Land of Deities)作品,揭開了臺灣民俗信仰中的人、神關係;企圖捕捉在廟會或日常生活中,臺灣民眾對宗教神偶等符號所存在的投射、依賴,甚至交易之狀態;其觸發點來自於台南廟會活動中,人與神互動的觀察,而傳統刺繡正是暗示著信眾受神護佑之想望。這樣的堅持因此獲得2014年高雄獎肯定,及2015年亞洲藝術(Young Art Award)新潮賞,並在京都個展,及倫敦藝博、大理攝影節、臺北攝影節,乃至北美館等參展中獲得相當大的迴響。


刺繡結合攝影 描繪眾生符號

2017年,作者延續刺繡元素,開始攝影影像「雙面繡」的實驗,以另一角度探討臺灣人對傳統信仰之行為與心緒,故名為《眾生聯盟》(The Believers)。此創作藉由攝影影像,再現信眾們幻想著來自於神的救贖;而這些神祇符號所給予的想像或依賴功能,更讓人聯想起當代西方電影中,拯救人類的英雄角色。

邱國峻《眾生聯盟》系列作品,正反面。

此系列作品亦相繼獲得義大利都靈攝影節(FOTOGRAFI A TORINO 2019)、日本東京大學,2019台/日藝術交流計畫邀展,以及國美館、南美館之展出與典藏;這也讓邱國峻更有信心進行第三部曲之創作,完成以十年為一期之完整計畫。後來《眾生聯盟》的技法又延續至台灣歷史建物的拍攝計畫,如台南古蹟安平古堡等處。


信仰投射二部曲 轉換神幻之境

2020年起,邱國峻延續以傳統刺繡結合攝影的媒材創作基礎;在方法上嘗試進一步挑戰臺灣宗教主題之更大格局,跳脫廟會、民俗場景之場域框架與意識形態的侷限,從日常中的特殊社會性影像出發,以臺灣各地失能性建物的奇觀再現,進一步探討臺灣在根深蒂固的生存與信仰心態下所演繹出的「日常」與「神話」,本計畫稱之為《神遊仙境》。

即日起在高雄 On the Road影像空間發表的《眾生聯盟》為神遊的第二部曲,共分為《繞 + 眾生聯盟》、《空殼 + 機動部隊》及《家將》三個部分。

邱國峻在高雄On the Road影像空間發表《眾生聯盟》神遊第二部曲。(鄧博仁攝)

《繞 + 眾生聯盟》的「繞」以數位影像,結合創新的雙面刺繡風格,揉合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場景中的奇觀與幻像;甚至與當代次文化、異文化的影像雜交。藉此進入一場遊走於外在現實與內在幻想的心靈旅程。「眾生聯盟」靈感則來自於好萊塢漫威電影中的超人們,對這些角色的粉絲而言,這些作為拯救世人的投射對象,某個角度看來,似與台灣傳統宗教中的神偶功能相通。由此來看,無論古今中外,人類獲得救贖的渴望,都會在其創造、投射的對象中被看見。

《眾生聯盟》靈感則來自於好萊塢漫威電影中的超人們,對這些角色的粉絲而言,這些作為拯救世人的投射對象。(鄧博仁攝)
邱國峻《空殼 + 機動部隊》系列。

《空殼 + 機動部隊》再從廟會走入社會場景:邱國峻計畫性地拍攝了台灣歷史古蹟再利用的案例。其中包括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及台南安平古堡。

神祇的英雄想像 拯救降臨的欲望

在台灣廟會景況之外,邱國峻發現人類的欲望對這些建物也起了投射作用!這些建物空間本身存在著各自的歷史故事,然而因經濟、政治、觀光等各種建設考量,而各自被重整、掏空;這些以更美好的未來藍圖所進行的規劃,卻更似人類將自己被救贖的渴望,投射在這些空間中;讓它們徒留記憶的表象,實則只剩空殼,及妝點於其上的欲望想像。

因此,英雄角色轉為更虛擬、魔幻的形體,彷彿異星人、異生物組成的機動部隊前來拯救這些歷史空殼,希望為我們帶來更高的文明生活。

邱國峻《家將》系列作品。

《家將》系列實為《眾生聯盟》的緣起,其創作起源於在攝影與刺繡媒材結合過程中現攝影藉由刺繡而延展出另一圖像空間。在抽象與具象、隨機與控制之間,產生更具彈性並充滿想像的影像敘事。邱國峻藉由該系列習作,將台灣廟會的家將形象帶往更奇幻的內在空間中。

當然,台灣信仰的投射對象不只是廟會的神偶,更延伸在社會的場域;如各具功能的建物便承載著民眾們的未來希望。因此邱國峻將繼續以攝影媒材創作,賦予台灣「失能」建物的新貌,展開他神遊系列的另一場仙境之旅。

(編輯:王姿佩)

 

《作者》


鄧博仁

1969年生,攝影藝術創作者。從事攝影記者20年,攝影教學經驗10餘年,目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影像創作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視攝影為第二生命。人與土地是他最關心的議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83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