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一影像

把攝影當繪畫 《煉石》色彩豐富如童話

文/鄧博仁

正在東北角八斗子海岸「好好基地」展出的林添福,最新創作《煉石》,照片美如詩,奇幻如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畫作,安靜如禪行。他拋棄高階的相機,改用最簡便的手機創作,這是他近年來慣用的創作機具,並用手機拍遍了世界各個角落。最近回到台灣創作,「台灣實在太美了」林添福內心淺淺地微笑,滿足地回答。

▲林添福《煉石》系列作品

林添福早年曾以人像攝影著稱,曾任時尚雜誌《VOGUE》及《ELLE》國際中文版、《People》國際中文版攝影師,時尚人像作品也曾獲邀至北美館展出。1987年前往中國拍攝專題,30年來一直以少數民族及地區為拍攝主題,是相當了解中國的臺灣攝影人。代表作品包括《獨龍族的冬天》、《馬幫》、《半個世紀的愛》、《彝族阿哲祭龍》。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耗費二十餘年時間進行創作的《半個世紀的愛》,從中國各民族中尋找結婚超過五十年的夫妻,記載他們的故事。近年他改以手機拍攝,更創立用手機拍攝為主的「一日一圖」的攝影團體。「大部分的人把手機當備機來用,我是用專業的心態來對待手機攝影。」林添福大力倡導手機攝影的方便性與即時性。

近年因健康因素,體力不如以往,但他從未放棄過拍照,反而以攝影來調養自己身體。去年去了一趟尼泊爾,他以慢拍、慢活觀看當地的生活,回台後突然覺得自己身體變好了,於是拿起手機直接駐村八斗子拍攝海岸線的石頭。石頭不說話,但他與石頭的對話,全用影像描寫出來,他想告訴觀者,美就在眼前,只要用心體會,自然而然就迎接了眼前的真、善、美。


▲林添福《煉石》系列作品

改以手機創作的林添福,題材仍圍繞在人物及土地之間的連結。攝影人常以台灣北海岸的老梅、野柳等來表現台灣的風景,他卻選上了東北角八斗子這一片普通的海景,甚至駐地創作。「我覺得這裡的石頭實在太美太美了,有好多隱喻」、「這些作品都是近期回台拍攝的,以前在其他地方以石頭為題材拍攝的照片,幾乎快被我扔掉不要了」。


為什麼要拍攝北海岸的石頭?「這裡海岸線的石頭,最能代表台灣的地質特性且豐富多元,經過後製呈現出來的色彩,魔幻且絢爛」林添福自信地道出。早期學過繪畫的林添福,為了對繪畫提出補償,於是他把攝影當成繪畫的心境在拍照,雖然眼前地理景觀是具體的紋路,「我是用造型、色塊及紋路的搭配,當成繪畫的一些肌理的元素,再加上天候條件的改變及東北季風的影響,成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場景。」

「拍攝下來的照片,再經過手機調整飽和度,這色彩就像童話故事的森林,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梵谷的星空」、「抽象大師也沒辦法想出這麼自然的筆觸來」……。在這些像畫的照片裡,林添福娓娓道來整個從發現到創作的過程及對眼前景物的認知。

▲林添福《煉石》系列作品

「當我們理所當然地不去思考時,自然就理所當然不再成長。」日本知名演員樹木希林在她回憶錄裡這樣寫著。林添福也用創作告訴我們,人要不斷地往前走,「這裡初看的時候,你並不會發現它的美,但必須靜下心來,仔細的尋找、觀察」。他用走過的歲月,告訴我們,人該不停地往前走,而不是停滯不前。林添福持續在八斗子觀察潮汐、陽光,尋找屬於他的最好條件下的創作,也繼續找尋著他內心裡的印象派風景。

 

《作者》


鄧博仁

1969年生, 攝影藝術創作者。從事攝影記者20年,攝影教學經驗10餘年,目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影像創作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視攝影為第二生命。人與土地是他最關心的議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26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