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物_攝影師
建立原生的台灣影像工作者資料庫,
讓所有人看到台灣優秀的影像作品,
讓他們能站上國際舞台,
為台灣發光發熱。
攝影 不是人生的全部|攝影師 王漢順
王漢順,1973年出生,2000年世新大學攝影系畢業,遊走於藝術人文與時尚圈的人像攝影師,作品見於平面雜誌廣告媒體,現任職媒體攝影記者。王漢順喜歡拍人,擅長藝術人文劇照,也參與時尚服裝拍攝記錄。曾獲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首獎、金鼎獎最佳專題報導獎等。參與《快門.開演10Eyes on Stage》新北市國際攝影聯展、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一克拉的夢想》服裝拍攝、台北市捷運信義線世貿中心站公共藝術《相遇時刻》攝影、故宮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人像創作攝影師、巴黎Futur en Seine塞納數位藝術節《人人都是乾隆公益攝影展》、蔡英文競選形象攝影師等。
藝術是悲喜劇|藝術家 陳擎耀
陳擎耀,1976年生於台北,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曾榮獲台灣藝術新貌獎及台北獎首獎殊榮,並與2009年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助計畫赴紐約進修。作品表現題材廣泛並以攝影及繪畫為主,創作關注權力符號的解構。以詼諧與滑稽的包裝方式探討國家集體主義與人民潛意識特殊文化,受到國際關注。曾獲邀至東京、紐約及洛杉磯等地駐村,近年來展覽遍及台灣、韓國、日本、中國、德國、美國、以色列等地。
豔麗台灣|攝影師 吳天章
身為台灣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吳天章每隔十年就會轉換創作媒介,吳天章深恐自己陷入匠氣,所以每當一種藝術媒介能夠做到最好時,就會想要重新冒險,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介面,持續探索更多未知、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 從80年代涉及政治、歷史批判的油畫,以《四個時代》在藝壇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創造台客美學平面攝影風格,代表作是《再會吧春秋閣》;2000年進入電腦合成技術為主的數位影像時期,陸續發表名作《千鈞一髮》、《永協同心》、《瞎子摸巷》、《夙夜匪懈》等;2010年吳天章轉換到動態數位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手法,結合魔術、特技、機關設計,完成錄像藝術作品《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再見春秋閣》。
中魔的故事|攝影師 葉偉立
葉偉立,1971年生於台灣台北。1997年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獲攝影碩士學位。 重要個展計有《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葉偉立作品2008-2011:日新街+寶藏巖選件》、《仙跡》、《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五階段:勘誤》、《叟勒特大道20號》、《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四階段︰花園與阿凱夫》、《葉偉立:三個地方:2002-2005攝影展》、《客人:有關家的課題》,展場遍及台北、桃園、苗栗、楊梅、香港、紐約、溫哥華等地。
倒轉1989|攝影師 謝三泰
謝三泰,1958出生於澎湖漁村,擔任紀實攝影師超過三十年,曾任職於自立晚報、自立早報、黑白新聞周刊、新台灣周刊、勁報。以相機記錄台灣1980年代至今,經歷解嚴與產業變遷的政治、勞動環境演變,並對弱勢族群的生命處境投以關注,富有人道關懷。作品屢獲吳三連新聞攝影獎、金橋獎肯定,代表作包括《勞動尊顏》、《我的志願──聽見夢想的聲音》及《走拍台灣》等。
一張照片就是一部平面電影|攝影師 劉振祥
劉振祥,1963年生於台北,復興商工美術科畢業。1980年代曾於自立報系擔任《台北人》攝影月刊主編、任《自立早報》攝影中心主任。在《自立》的7年間,以鏡頭見證解嚴前後的一次次街頭運動,為台灣的民主轉型留下驚人影像。 1987年起,開始長期性參與雲門舞集的攝影工作,如《九歌》、《流浪者之歌》、《行草》、《松煙》、《狂草》、《關於島嶼》等。1993年劉振祥離開自立,成立工作室。 早期,劉振祥是侯孝賢《戀戀風塵》、楊德昌《恐怖份子》的電影劇照師,近年則固定參與鍾孟宏導演或擔任監製的電影劇照拍攝,如《停車》、《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乃至《大佛普拉斯》、《小美》等。 劉振祥曾獲第33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著有《台灣有影》(2000)、《滿嘴的魚刺》(2008)、《前後:雲門影像敘述攝影專集》(2009)、《家庭相簿》(2011)、《大佛.有抑無:劉振祥的「大佛普拉斯」影像紀錄》(2017)等。
前進 永不停頓|時尚攝影師 林炳存
林炳存,台灣首席攝影大師,《ABOOK》雜誌創辦人。非科班出身的他,卻是各時尚品牌及中港台韓大明星指定攝影師。林炳存生長於印刷廠背景的家庭,高中時期為了興趣,自費進入攝影棚從頭學起,最後終於受到認可,獲得工作機會,一路從國防部所屬的《青年日報》到《仕女雜誌》,進而拍攝民歌手蔡琴作為封面,大獲好評。 其後,經由造型師梅林介紹,林炳存開始與影藝人員林青霞、崔苔菁等藝人合作,期間也同時擔任導演拍攝MV,對時尚的敏銳度使其作品不斷與時邁進。林炳存合作的藝人明星眾多,涵蓋實力歌手張惠妹、蕭敬騰、韓國女星全智賢、香港電影金像獎男主角謝霆鋒、金馬影后舒淇、藝人伍佰、昆凌、名模林志玲等等知名藝人。
比寫實更寫實|攝影師 廖健行
廖健行出生於1977年,22歲的時候移民美國,因為居住地靠近紐約皇后區,也靠近7號地鐵線,於是拍攝了《Habitat 7》七號棲息地為主題,並於2005年以這系列作品獲得《紐約時報》 “Capture the Times”大獎,從此展開他的全職藝術家生活,以舉辦展覽與賣攝影作品為生。
十多年來,他已經研究並記錄了紐約市的社會景觀。也從大型相機轉變為數位攝影,他將幾個曝光影像拼接在一起的方法,創造了一個連續的全景圖像,生動地反映了當天攝影師的觀察。
十多年來,他已經研究並記錄了紐約市的社會景觀。也從大型相機轉變為數位攝影,他將幾個曝光影像拼接在一起的方法,創造了一個連續的全景圖像,生動地反映了當天攝影師的觀察。
找出自身獨一無二的價值|攝影師 郭政彰
郭政彰,知名劇照師,跨界攝影師,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曾任《GQ雜誌》特約攝影、《CUE電影生活誌》攝影顧問、《天下雜誌》319鄉風格旅遊攝影召集人。
其廣告攝影作品有City Café、Nike、Timberland、Sony、LV、Yahoo奇摩、萬寶龍、麥當勞、台北藝術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等,以及電影電視劇場劇照,如《流浪神狗人》、《最遙遠的距離》、《囧男孩》、《陽陽》、《白米炸彈客》、《志氣》、《太陽的孩子》、《孽子》、《波麗士大人》、當代傳奇劇場、莎妹劇團等,此外尚有公益紀實攝影如ORBIS基金會尼泊爾影像紀錄、紅十字會88風災災後影像紀錄、世界展望會依索匹亞工作區紀錄等。
其廣告攝影作品有City Café、Nike、Timberland、Sony、LV、Yahoo奇摩、萬寶龍、麥當勞、台北藝術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等,以及電影電視劇場劇照,如《流浪神狗人》、《最遙遠的距離》、《囧男孩》、《陽陽》、《白米炸彈客》、《志氣》、《太陽的孩子》、《孽子》、《波麗士大人》、當代傳奇劇場、莎妹劇團等,此外尚有公益紀實攝影如ORBIS基金會尼泊爾影像紀錄、紅十字會88風災災後影像紀錄、世界展望會依索匹亞工作區紀錄等。
獨樹一幟的心象風景|攝影家 柯錫杰
柯錫杰,1929年生,台南市人。 1959年赴日本東京綜合寫真専門學校學習攝影。1962年在高雄台灣新聞報畫廊舉辦攝影個展,藝評家顧獻樑甚為驚豔。1967年前往紐約,擔任William Silano攝影助理。 1979年,柯錫杰結束紐約工作室,獨身至印度、南歐、北非流浪拍攝。1985年,與舞蹈家樊潔兮結婚。1993年,返台定居,與妻子共同創辦潔兮杰舞團。1994年,在美國紐約漢默藝術畫廊(Hammer Gallery)作攝影展。1996年,在紐約Lizan-Top Gallery參與彩色攝影大師影展。2000年榮獲吳三連基金會藝術攝影類獎項。2005年由攝影評論家Herve Le Goff擔任撰述的柯錫杰攝影專集《KO SI-CHI》一書發行。2006年獲頒國家文藝獎。 2000年及2008年,代表作〈等待維納斯〉分別於佳士得與羅芙奧拍賣公司,以攝影項目最高價成交。其作品廣為國內外各大美術館所典藏。
單純的攝影本質|攝影師 曾敏雄
1997年自學攝影,1999年後獨力完成數個肖像攝影計畫,2004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成為國家級藝廊邀請展出最年輕的藝術家,2007年至美國流浪,2009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2010年俄羅斯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攝影雙年展展出,2013年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講師,2014年日本東京專業攝影藝廊展出,2015年在歐洲浪跡6000公里。作品受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及國內外私人典藏。 出版品計有《台灣頭:曾敏雄人物攝影集》、《冬之旅》、《中部百年美術史》、《台灣頭:文化筆記書》、《容顏寫真:曾敏雄人物攝影筆記》、《風景安靜:曾敏雄攝影筆記》、《唯衣》、《 那裡這裡:曾敏雄攝影集》等。
平行宇宙》三部曲|攝影家 謝春德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從商業到藝術,永不停往|攝影師 蘇益良
19歲入行,1989年開始攝影助理的工作,1995年進入雜誌。從事攝影工作多年,拍過許多藝人的唱片專輯、演唱會乃至婚禮,如周杰倫、徐若軒、蕭亞軒等,作品散見於台灣、香港及中國各大國際中文版雜誌及廣告。 2006年與藝術家王九思合作《二十四孝》作品,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2011年則有與造型師陳孫華合作的《大人物慈善攝影展》,同年且榮獲MEN’S UNO時尚先鋒獎2011最佳攝影師獎。 蘇益良近年商業攝影經營重心漸漸轉向上海,自稱腦中像是住著一個愛玩小孩的他,彷彿年輕且充滿熱情,仍舊盡力於工作中滿足自己的創作慾望。對於影像創作有所堅持的他,也決定未來會愈來愈偏向進行藝術創作。 他的《二十四孝》,結合時尚服飾與藝術概念,創造出華麗狂放的東方影像魅力。《大人物》則是和多位藝人、明星合作,以公益展覽的形式,型塑出攝影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主的使女」讓他看到了愛|攝影師 馮君藍
攝影家馮君藍的創作曾被阮義忠譽為華人世界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同時身兼牧師與攝影師身份,他說,相較於傳教而言,用照片來與人溝通訊息,反而是更能與人親近的表達信仰的方式。他的人物肖像-「微塵聖像」系列作品,試圖詮釋聖經中的神、人之間的精神,以及他對聖經的歷史觀的理解。
巨神連線|攝影師 姚瑞中
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重要指標之一的姚瑞中,近來主編《攝影訪談輯》,透過專訪眾多攝影師,為台灣藝術留存文字、圖像記錄,以之與國際藝術接軌。其個人最新作品為《巨神連線》,自陳是夢中受神祕力量召喚,數度環島台灣,車馳20000公里,拍下三百多尊中大型神像。這段過程於他而言,是對庶民宮廟文化的學習之旅,是重新對人與神關係的再發現、再思維,同時也是他一路以來荒謬美學的具象體現。 姚瑞中,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橫濱三年展、亞太三年展、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上海雙年展等。工作資歷計有天打那實驗體團長、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台北市立美術館與國美館典藏委員、文建會駐村計劃、國家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及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台北獎、高雄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台北公共藝術、台北攝影新人獎、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劃、澳門藝術館等評審委員。曾赴舊金山海得嵐藝術中心、倫敦蓋斯沃克藝術家工作室、紐約ISCP及蘇格蘭Glenfiddich駐村。作品被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單位典藏。
回到攝影原始工藝|攝影師 何經泰
何經泰以拍攝社會邊緣者的人像攝影聞名,如經濟狀態趨於弱勢遊民的《都市底層》、遭受政治傷害者的《白色檔案》、記錄職災受傷者與家庭真實面貌的《工殤顯影》等等,皆能安靜而深刻的具象化被攝者的生命景觀。
於台東土坂村所拍攝的系列,係是何經泰未曾曝光的全新創作。他打造暗房車,在排灣族5年祭期間拍攝該部落貴族階級,包含頭目、家臣與巫師等。5年祭至今從未間斷舉辦,是以部落結構、儀式保持相當完整性,繁瑣而且有各種禁忌。
何經泰一反此前的議題性拍攝,不再用報導式的型態紀實土坂村。他自言這一次是比較散文式的作法,聚焦的並非5年祭儀式與祭典,他更有興趣的,是原始部落的完好結構,乃至該村風景和局部事物。他企圖為土坂村拍攝影像式的散文。
此外,何經泰選擇用最古老的工藝濕版攝影進行創作。改良過的濕版是透過火棉膠塗抹在鋁板,置入銀液盒,再進入暗房,於藥水未乾時,顯影、定影、沖洗等等,是相當複雜的工序。
他表示,拍照多年後,在全面數位化、機器化的年代,採用如此慢速的方法,有種回到手工製作的原始、美好狀態。且濕版底片的製作容易產生意外,譬如邊沿模糊、畫面的流動感,皆是美麗的意外,何經泰十分享受這種相片做壞的感覺。
小檔案
何經泰,1956年生於韓國釜山,政大哲學系畢業,既是紀實攝影家,也是資深媒體攝影工作者,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周刊》、《民生報》、《自立早晚報》、《時報新聞刊》、《工商時報》、《Playboy》中文版攝影指導、《Smart智富月刊》攝影主編、《非凡新聞e周刊》攝影主任、《明報週刊》副總編輯,現於新北市瑞芳區經營HOHObase好好基地。
1990年在夏門攝影藝廊展出《都市底層》,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1年在爵士藝廊展出《白色檔案》,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5年於誠品書店及台北攝影藝廊展出《工傷顯影》,並參與布魯賽爾國際藝術節。2003年在台北NGO會館展出《工殤顯影II—家族陰影》,同年出版攝影集《木棉的顏色》。2003年榮獲第7屆台北文化獎。
於台東土坂村所拍攝的系列,係是何經泰未曾曝光的全新創作。他打造暗房車,在排灣族5年祭期間拍攝該部落貴族階級,包含頭目、家臣與巫師等。5年祭至今從未間斷舉辦,是以部落結構、儀式保持相當完整性,繁瑣而且有各種禁忌。
何經泰一反此前的議題性拍攝,不再用報導式的型態紀實土坂村。他自言這一次是比較散文式的作法,聚焦的並非5年祭儀式與祭典,他更有興趣的,是原始部落的完好結構,乃至該村風景和局部事物。他企圖為土坂村拍攝影像式的散文。
此外,何經泰選擇用最古老的工藝濕版攝影進行創作。改良過的濕版是透過火棉膠塗抹在鋁板,置入銀液盒,再進入暗房,於藥水未乾時,顯影、定影、沖洗等等,是相當複雜的工序。
他表示,拍照多年後,在全面數位化、機器化的年代,採用如此慢速的方法,有種回到手工製作的原始、美好狀態。且濕版底片的製作容易產生意外,譬如邊沿模糊、畫面的流動感,皆是美麗的意外,何經泰十分享受這種相片做壞的感覺。
小檔案
何經泰,1956年生於韓國釜山,政大哲學系畢業,既是紀實攝影家,也是資深媒體攝影工作者,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周刊》、《民生報》、《自立早晚報》、《時報新聞刊》、《工商時報》、《Playboy》中文版攝影指導、《Smart智富月刊》攝影主編、《非凡新聞e周刊》攝影主任、《明報週刊》副總編輯,現於新北市瑞芳區經營HOHObase好好基地。
1990年在夏門攝影藝廊展出《都市底層》,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1年在爵士藝廊展出《白色檔案》,並出版同名攝影集。1995年於誠品書店及台北攝影藝廊展出《工傷顯影》,並參與布魯賽爾國際藝術節。2003年在台北NGO會館展出《工殤顯影II—家族陰影》,同年出版攝影集《木棉的顏色》。2003年榮獲第7屆台北文化獎。
缺席者儀式|攝影師 郭奕臣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享受成為女人|攝影師 何孟娟
何孟娟,1977年生於台灣基隆,當代攝影藝術家。2001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2005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曾獲台灣新人獎、台北獎入選、高雄獎、Archisle攝影獎、伊勢基金會獎、皮克泰攝影獎提名、亞洲先鋒攝影獎提名,以及ISCP紐約駐村、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作品典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關渡美術館、鳳甲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韓國光州美術館。
鯨豚的照相師|攝影師 金磊
攝影師金磊,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大學讀的是生物,對於生物與環境十分有興趣,畢業之後到花蓮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開啟了他與鯨豚的緣分。2001年開始出海,跟著船班一班一班的出海,學習海上的經驗與觀察鯨豚的經驗。
情感與抽象|攝影師 徐婷
徐婷,1993年出⽣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倫敦藝術⼤學-切爾⻄藝術學院之藝術系研究所。攝影是她主要的創作⽅式。她的作品徘徊在攝影、繪畫與空間裝置之間,把攝影視作精神性的繪畫過程,將真實的拍攝當下轉化為抽象的場景。在攝影⾏為與⾃⾝感性經驗之基礎上,尋找時間、空間與存在三者的意義。
作品多次參與英國、法國、義⼤利等地之聯展,並以《雪地裡的早餐》榮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獎助與2019台南新藝獎。2018年在倫敦SUExhibition & Project Space舉辦雙個展、Lewisham Art House Gallery舉辦⾸次個展。現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紅⾊電影院為創作基地,發展更多以影像為主體介入空間的可能性。
作品多次參與英國、法國、義⼤利等地之聯展,並以《雪地裡的早餐》榮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獎助與2019台南新藝獎。2018年在倫敦SUExhibition & Project Space舉辦雙個展、Lewisham Art House Gallery舉辦⾸次個展。現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紅⾊電影院為創作基地,發展更多以影像為主體介入空間的可能性。
光影與街頭 |攝影師 張秀如
以素人攝影師身份活躍的張秀如,職業是充滿制式與規範的祕書,而攝影於她,是完全獨立、自由自在的熱情與興趣之所在。張秀如只想舒服地保持自身步調,持續鑽研攝影創作,並記錄下台灣街頭景象種種不平凡與美麗故事。
她的拍攝風格大膽,光影顏色與元素的組合在他的鏡頭下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樣貌,未受過正統攝影教育的他,完全不受學院派的束縛,是一種個人直覺式的構圖,喜歡台灣的城市,老舊的街道更是她常去拍攝的地方,攝影是她手臂的延伸,讓她觸摸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她的拍攝風格大膽,光影顏色與元素的組合在他的鏡頭下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樣貌,未受過正統攝影教育的他,完全不受學院派的束縛,是一種個人直覺式的構圖,喜歡台灣的城市,老舊的街道更是她常去拍攝的地方,攝影是她手臂的延伸,讓她觸摸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哭泣女孩|攝影師 徐聖淵
徐聖淵,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攝影碩士(Master of Arts in photography,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攝影官、台北市長專屬攝影師。2006年自費出版個人攝影集《STRANGERS》,成為首位獲得法國巴黎PX3攝影獎的台灣攝影師。2010年開始創作個人第二本攝影集《哭泣女孩》,以相機蒐集超過500位女孩的故事與淚水,並以此項作品成為首位於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攝影展的台灣攝影師。
bottom of page